
編者按:烈日當空,地面溫度遠超40℃,有這么一群人依舊堅守在城市建設一線。他們用汗水滋潤著城市變美變大,黑黝黝的面龐下寫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他們有個耀眼的名字——烈日下勞動者。紅網株洲站推出系列報道,致敬勞動者!
紅網時刻記者 曹緹 株洲報道
早上7點,陽光已經初現威力,在株洲城區的各個綠化帶附近,一群穿著橙色工作服的園林綠化工人在為植被澆水“解渴”。與步伐匆忙的上班族不同的是,他們已經工作了3個小時,而他們前一天的下班時間是晚上11點。 株洲連遭高溫“烤驗”, 綠化養護形勢非常嚴峻。為確保植被的水分供給,園林綠化工人每天都需要對城區植被進行2次澆水抗旱。8月1日,記者來到天元區廬山路和黃河北路交匯處,看到株洲市天元園林環衛有限責任公司的園林綠化工人在修剪、打藥、除草、澆水,他們忙碌的背影成為了街頭一道特殊的風景線。
羅近珍是園林綠化工人中為數不多的女班長。
“澆水的時間一般是在晚上和清晨進行,其余時間則更多的是對植被進行修剪、除草。”今年54歲的羅近珍,已經在園林行業摸爬滾打了近20年,同事都評價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班長。羅近珍介紹,白天氣溫太高,植被又直接暴露在烈日下,澆水很容易把它們“燙傷”。
忙完了澆水,羅近珍又開始帶領班組成員修剪植被。雖然戴著草帽,穿著橙色的長袖工作服,但她還是被曬得黝黑,豆大的汗珠不停往下掉。“綠化管護工作看似簡單,實則不易,一年四季,種花栽樹、剪枝除草、澆水施肥等工作都很繁瑣。” 羅近珍說,工作多年,她對轄區內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,眼前的這一片片綠地都傾注了她的辛勞和汗水。
經過1年的時間練習,王玉華修剪的植被都能豐滿整齊。
61歲的王玉華,卻是一群人中的新手。2年前,因為所在的塑料廠關閉,他在老鄉的介紹下,成為了一名園林綠化工人。“修剪植被可是一門精細活。”剛加入這個行業時,王玉華也碰到過瓶頸,在給植物整形修剪時,由于掌握的技術不到位,原本該剪成圓形的植被,總被他剪成了扁平型。
好在新手都有師傅帶,經過1年的時間練習,王玉華修剪的植被都能豐滿整齊,外形美觀。“圓頭形、圓錐形、自然開心形等,現在都不在話下。” 談起這些,王玉華的臉上洋溢起一股自豪感。
烈日還未出現時,園林綠化工人在抓緊時間給植被澆水。
烈日照耀的綠化帶邊上,易豐林正在用手將枯葉雜草一把地裝進黑色塑料袋內。易豐林是王玉華的師傅,做了大半輩子的菜農,5年前菜場關閉,加入了園林綠化行業。在徒弟的眼里,易豐林是一位做事踏實能干、領悟力強的人,剛加入這個行業2個月,便能獨自修剪草木。
今年65歲的易豐林即將退休,對于退休后的生活,他充滿了向往:“不用起早貪黑干活,可以在家里陪陪孫女孫子,以后該享福了。”
堅守在抗旱護綠一線的園林綠化工人。
上午10時許,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,易豐林橙色的工作服已經完全濕透,他想回家洗個澡。其余的園林綠化工人也陸續下班,他們準備下午4點繼續來抗旱護綠一線。
責編:黃天鶴
初審:于芳 二審:于芳 終審:于芳
來源:紅網
下載APP
分享到